小白科普:塑料汽车后尾门=偷工减料?


[汽车之家 技术] 很多车主在敲到自家车子的后尾门时,会突然发现尾门竟然是塑料材质。此时就会下意识的认为车企偷工减料了,而且塑料这种材料听起来似乎也不如金属尾门安全。事实真的如此吗?为什么越来越多车企都开始使用塑料尾门?下面我们就从碰撞安全这个核心要素入手,看看塑料尾门到底是新时代的实用精准设计还是没良心的偷工减料。

汽车之家

·塑料尾门不是“塑料袋”其实它是塑料界的特种兵

汽车尾门看着简单,其实零部件繁多,结构复杂,燃油车时代确实以钢板为主材,但到了新能源时代,更轻的塑料尾门开始大量推广。目前从材料上看,尾门主要分为SMC、PP+玻纤等,这两类材料和我们认知的塑料袋可是有很大区别。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塑料尾门结构设计图

比如PP+玻纤,其实就是在聚丙烯里添加了玻璃纤维,有点类似塑料加钢筋的感觉,SMC材料也很硬核,全称是SMC片状模塑料,其硬度接近钢材,但重量会更轻。从理论上说,同样一个尾门PP+玻纤能比钢制尾门减重30%。

·低速碰撞、高速追尾本质并不相同

我们常见的追尾一般分两类,一个是低速下的小剐蹭,比如堵车时的追尾,或者是倒车撞到栏杆、树木等障碍物,另一类是高速的追尾,塑料后尾门在这两类场景中会有怎样表现呢?

汽车之家

先来看低速情况,你有没有过这种经历?轻微追尾后,金属尾门直接凹了一个坑,得去4S店钣金、喷漆,少则几百多则几千;但如果是塑料后尾门,很多时候只是蹭掉点漆,甚至稍微有点变形,过一会儿自己就弹回来了——因为工程塑料的“韧性”比金属好太多,就像橡皮筋,稍微拉一下能恢复原样。金属件可能就直接“瘪”了,可能还需要额外的操作才能恢复如初。

汽车之家

那么问题来了:“低速行,高速撞的时候塑料会不会碎成渣?”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当追尾的力度足够大时,车身才是最后一道堡垒,一般而言,SUV车型的后备厢会采用“软硬结合的策略”通过配备不同强度的钢材,实现吸能和硬抗,最后一排座椅通常也会加入钢板,核心设计理念是乘员舱必须完整。

汽车之家

由此也能看出,尾门在高速追尾碰撞起到的作用比较有限,它主要是“配合”这个系统:它会顺着碰撞方向变形,引导冲击力往防撞梁和吸能盒上走,相当于“帮主力防线分摊压力”,所以,在安全上考察尾门的主要是强度,如果强度满足需求,使用什么材料便有很多灵活的选择。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说“塑料=偷工减料”,其实是误解了“汽车设计逻辑”

所以,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问题,为什么车企越来越喜欢用塑料?其核心还是为了“综合收益”:

汽车之家

根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的研究资料,尾门轻30斤,电动车续航可增加10-20公里。

汽车之家

汽车之家

写在最后:

汽车设计的核心,从来不是“某一个零件越硬越好”,而是“整个系统能不能在碰撞时保护人、减少损失”。塑料后尾门之所以越来越普及,是因为它在安全、实用、经济性上找到了更好的平衡——这不是偷工减料,而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汽车之家 冷晓阳)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小白科普:塑料汽车后尾门=偷工减料?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