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技术] 零跑之前因为价格实惠配置丰满一直背着一个“半价谁谁谁”的爱称,从最初的C系列到B系列价格是惊喜连连,今年1-8月份32万辆的交付量也是对其性价比和口碑的侧证。而刚发布的D系列首款车D19则是上探大车市场,预计在25-30万元的区间,而且在首发这个节点它发出了一些具有“大招”属性的信息,下面文字简单解读哪有那些本领,能攻谁。至于“半价”了谁是后话。
几个关键词:“增程版配大电池纯电续航500公里+”、“CTC”、“纯电1000V平台”、“双料电池”、“驱动+发电集成电机”、“矢量双电机”、“全球首搭8797P芯片”、“双腔空悬”,下面我们挨个盘一盘。
增程版纯电续航500公里+、试水“80的大电池+40的小油箱”
这是一个造车思路问题,思路引导技术搭配。先回顾目前市面上的混动车(含增程式),搭载超过50kWh大电池的车型主要就是理想、鸿蒙智行、岚图、极氪等,列个表看下对应的纯电续航里程。
品牌 |
型号 |
电池容量(kWh) |
油箱容积(L) |
纯电续航(km) |
问界 |
M7/M8 |
37-53.4 |
60-65 |
201-315 |
享界 |
M9 |
52 |
52 |
266-290 |
理想 |
L7/L8/L9 |
42.8-52.3 |
65 |
225-286 |
岚图 |
梦想家 |
43.2-62.5 |
65 |
235-350 |
极氪 |
9X |
55-70 |
50 |
288-380 |
可以发现比较走量的车里配大电池的基本上都是增程式动力的车,还有一些比较高端的多场景用车有更大的,像仰望U8L和猛士917这种混动重量级越野车会配50、60多度的电池。并且电池和油箱的比例也可以关注一下,数字层面至多1比1。
除了上表中纯电续航第一梯队选手,当前能加油又能充电的车大多数都还是一个小或中等容量的电池+大油箱的逻辑。首先重量层面先避免物理上不给能耗拖后腿,技术方面主要攻克能量的转化效率,同时如何再继续降低一些馈电状态下的油耗。所以对应使用场景和使用习惯,还是不能完全摆脱油车的习惯,充电是为了有效降低综合能耗,同时在一些场景可以消除内燃机的噪音和震动,根据习惯,可油可电,但要是真的“滴油不沾”,也不会像纯电车那样从容,大概会像电动自行车一样1-2天充一次。
回顾零跑之前的自家产品,增程车型最大的电池也是主流的43.7kWh,与上一段说的状态是一样的。零跑D19(参数|询价)给出的“大电池+小油箱”的方案就是跳出了这个思路,电池容量超过80kWh,油箱只有40升,可以看做一台完全可以当纯电车使用的产品。大方向肯定是续航越来越长的,之后达不到100公里纯电续航的车都该收购置税了,但零跑这次如此激进的做第一个试水者还是让人眼前一亮的。
增程车造成“纯电车”,第一想到的还是重量,此次发布没有说具体重量,相关车型参考一下,52kWh的理想L9重2570kg,102kWh的蔚来ES8重2630kg,D19的尺寸已经公布了和前两者几乎一致,而ES8又是公认含铝量高的选手,字面正推D19的重量不会太轻,甚至会达到2700~2800kg。我相信新车不会这么草率了达到这个量级,所以就引出了一个思考,如果在大电池+小油箱的思路下轻量化,也就是少用料和用好料这两个问题。
CTC(Cell to Chassis)
即电池底盘一体化,属于少用料减重范畴,简单说就是CTB中的电池相当于一个车身结构,CTC的中的电池相当于底盘中的零件。好处就是会省掉很多服务于电池的零件们,对轻量化和成本都是利好。特斯拉Model Y是落地CTC结构的先驱,零跑则是国内率先落地CTC的,在B系列和C系列部分车型上已经应用了,所以D19的体重是否惊喜还是可期的。盲猜纯电和混动车型的体重会极为类同。稍微延展,做CTC的话,供应商和车企需要有更早更深的共同规划。
800V和1000V
增程车型用800V平台,发布会上PPT写的最快15分钟从30%充至80%,大约对应的是2C的充电速率,换成对您更有参考的场景就是,500公里的30%是150公里,充至80%的续航里程是400公里,也就是如果不全部耗尽电量的话,半小时之内的的时间基本成本可以保持一个400公里的续航,和现在小号电池的纯电车型水平相当。
纯电车型用1000V平台,电压越高的架构,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充电的时候线损小,我们之前测试的很多车,从电池跑干状态充到100%经常出现充入电量超过电池总容量的情况,这其中一部分就是线损造成的。纯电版D19目前的消息是15分钟补能大约350公里。
纯电版:会搭载宁德时代“双料”电池
这次发布电池的消息也是重头戏, 来自宁德时代,增程车型的电池类型和系列没有公布,还是那个显眼的80多度的容量;纯电车型的电池已知是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新发布的“骁遥双核电池”,不出意外是其中的三元铁+三元锂双核电池,也就是电池组中同时包含两种化学系统的电池,即三元锂和三元/磷酸铁锂集成的AB电池,好处是可以集两种化学体现的特性于一身,可以独立或并联输出;第二是可以做双备份,据了解两套配方的电池也分别对应两套高压和低压系统,但一套电池体系失效时另一套可保持工作,大多数基础车控功能都是低压系统来控制的,比如最近比较热门的门锁解锁之类的问题,双备份会有更可靠的保证。
预计会结合一些驾驶模式和行驶工况与设计电池的输出逻辑,比如在低温情况下可能会优先使用三元锂电池放电,同时电池的热管理也是两套电池独立控制;从成本方面这种双原材料搭配也可以一定程度上降本,当然是否会利好用户和市场规模有关。更多的消息还需要待下一波发布会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