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投顾以"限时优惠"催促缴费?别慌!三步教你拿回血汗钱
"王老师,现在续费可以享受五折优惠,明天就恢复原价了!"广州股民李阿姨(化名)去年10月接到某持牌投顾公司的电话,对方声称"内部消息"能带她抓住年底行情。在"限时特惠"的催促下,李阿姨匆忙转账3.8万元服务费,结果推荐的股票却接连跌停...
一、温柔陷阱:那些年我们遇到的"贴心服务"
"阿拉上海人最讲究实惠,听到'限时优惠'就心动了呀!"62岁的退休教师张女士(化名)向笔者讲述,某投顾公司客户经理每天早中晚三次问候,甚至记得她孙子的生日。在这种情感攻势下,张女士陆续购买了"至尊VIP"、"量化内参"等五档服务,累计支出23万元。
这些套路往往分三步走:
1. 情感铺垫:嘘寒问暖建立信任(平均每天3-5次联系)
2. 饥饿营销:用"名额有限""即将涨停"制造焦虑
3. 服务降级:高价购买的"金股"实则是公开研报内容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维权实操:这些证据比吵架管用
深圳IT工程师小陈(化名)的维权经历值得借鉴。发现服务问题后,他做了三件事:
1. 完整保存通话录音和微信记录(特别是承诺收益的内容)
2. 整理缴费凭证和服务协议
3. 统计实际荐股准确率(发现仅38%,远低于承诺的80%)
"刚开始对方态度强硬,说合同写明'不保本不保收益'。"小陈回忆道,"但当我把他们宣传时说的'至少翻倍'录音放出来,马上同意协商。"最终通过正规投诉渠道,小陈在15个工作日内拿回了大部分费用。
三、防坑指南:四个问题问清楚再缴费
- "这个优惠活动在官网能查到吗?"(警惕私人账户收款)
- "服务人员的从业资格证编号是多少?"(必须可查)
- "推荐的股票与贵司研报评级是否一致?"(防止"飞单")
- "如果达不到承诺收益,是否有补偿机制?"(必须书面确认)
四川股民老刘(化名)就是靠这招识破骗局:"那个经理支支吾吾说不清资格证号,我就晓得要遭(上当)咯!"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请保存好相关证据,及时联系小羊维权(电话/微信:158 2783 9931),成功退费后再收取服务费,最大限度保障您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