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的"稳赚承诺"变成泡影:一位股民的维权实录
"老师说了包赚20%,我才把养老钱都投进去的呀!"杭州的周阿姨(化名)说到激动处,手指都在微微发抖。三个月前,某持牌投顾机构的"金牌分析师"在直播间信誓旦旦展示过往战绩,那句"跟单操作稳如泰山"的承诺,最终让她30万本金缩水近半。
类似周阿姨的遭遇并非个例。近年来,部分持牌机构业务员为冲业绩,常把"历史收益不代表未来表现"的合规提示抛在脑后。今天我们就通过真实案例,聊聊遇到这种情况该如何理性维权。
一、"贴心服务"背后的套路
"刚开始老师确实很热情,天天发私信问操作情况。"来自成都的货车司机老李回忆道。去年10月,他接到自称某大型投顾公司的电话,对方准确报出他近期关注的股票,"巧合"得让人心惊。
这种精准营销往往分三步走:
1. 情感铺垫:业务员嘘寒问暖,甚至比子女联系还勤快
2. 权威背书:展示PS过的盈利截图,强调"机构专用通道"
3. 紧迫暗示:"明天就要建仓"、"名额只剩最后3个"
老李花5.8万元购买"至尊VIP服务"后,推荐的股票却接连跌停。当他提出质疑时,对方态度180度大转弯:"市场有风险,合同里写得清清楚楚嘛!"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识别话术中的危险信号
这些常见说辞要特别警惕:
- "保底收益15%以上"(证券法明文禁止收益承诺)
- "机构账户优先成交"(交易系统根本不存在特殊通道)
- "亏损我们补差价"(真亏钱时绝对找不到人)
上海白领小林就吃过亏。她加入的"主力建仓群"里,每天都有群友晒盈利,后来才发现都是托儿。"那些聊天记录做得跟真的一样,连早餐买包子都要提一句'感谢老师带我赚钱'。"
三、维权路上的关键转折
当南京的退休教师张先生(化名)发现28万服务费换来的是连续跌停股时,他做了三件正确的事:
1. 保存所有聊天记录和转账凭证
2. 整理服务合同中的承诺条款
3. 寻求专业团队协助沟通
"最开始对方很强硬,说合同到期不能退。"张先生回忆道,"但当我们指出宣传材料与合同条款的多处矛盾后,事情就有了转机。"最终在专业人士协助下,张先生拿回了大部分款项。
四、给投资人的实用建议
-
留存证据要趁早:包括但不限于:
- 营销人员的承诺录音
- 缴费凭证和合同原件
- 荐股记录与实际走势对比
- 沟通讲究策略:
- 避免情绪化对抗
- 重点指出宣传与实际服务的落差
- 必要时可寻求第三方协调
- 警惕二次伤害:
- 凡是要先交"维权保证金"的都要当心
- 选择"追回成功再收费"的正规团队
如果您近期遇到类似情况,保存好证据后不妨先咨询专业意见。记住,那些当初信誓旦旦的"稳赚承诺",不应该由您独自承担后果。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注:文中案例均为真实事件改编,人物信息已做脱敏处理。投资有风险,选择服务时请务必核实机构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