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投顾承诺变成"空头支票":一位股民的退费维权之路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已经连续三天跌停了,这和当初承诺的完全不一样啊!"杭州的周女士(化名)盯着手机屏幕上的K线图,手指微微发抖。三个月前,她在一家持牌投顾机构的"财富升级计划"中投入了28万元,对方承诺"年化收益不低于50%",如今账户却缩水了近40%。
一、从"财富密码"到"投资噩梦"
周女士的遭遇并非个例。去年刚退休的她,原本想用积蓄做些稳健投资,却在某财经直播间被"金牌分析师"的演讲打动。"那个老师讲得头头是道,还晒出很多客户赚钱的截图,说什么'跟对人才能做对事'。"
在客服的反复推荐下,周女士购买了所谓的"至尊VIP服务"。起初确实有小幅盈利,但当她追加投资后,对方推荐的股票却接连暴雷。"每次问起来,他们就说市场调整是暂时的,让我继续补仓,结果越套越深。"说到这里,周女士的语气里满是懊恼。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这些"套路"你可能也遇到过
通过梳理类似案例,我们发现投顾服务纠纷通常有这些特征:
- 过度承诺:用"稳赚不赔""十倍牛股"等话术吸引客户
- 信息轰炸:组建微信群、直播间持续输出"成功案例"
- 服务降级:付费后所谓的"专家指导"变成群发消息
- 责任推诿:出现亏损时以"市场风险"为由搪塞
"最气人的是他们那个总监说的话,"周女士回忆道,"他说'投资本来就有风险,你自己签的服务协议里都写清楚了',可当初推销时完全不是这么说的呀!"
三、维权关键:证据收集有技巧
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周女士做了三件事:
- 整理全部聊天记录(特别是收益承诺相关内容)
- 保存服务协议与付款凭证
- 统计实际交易流水与宣传收益的差距
"很多人不知道,投顾机构在展业时必须遵守《证券投资顾问业务暂行规定》,其中明确禁止虚假宣传和承诺收益。"一位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当实际服务与宣传严重不符时,消费者有权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退费维权其实可以很顺畅
通过系统化的维权方案,周女士的情况在9个工作日内得到妥善解决。"真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有结果,早知道应该早点行动,不用自己生闷气。"她坦言最初因为觉得"丢面子"而迟迟不愿维权。
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记住三个要点:
1. 保持冷静,不要删除任何沟通记录
2. 及时寻求专业指导(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
3. 把握维权黄金期(通常服务结束后6个月内最佳)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投资本就不易,别再为不靠谱的服务买单"——这是周女士现在常对股友说的话。当承诺的"财富自由"变成账户缩水,及时止损才是明智之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