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北京建设、皓明控股发布联合公告,皓明控股提出的私有化北京建设、并撤销后者上市地位的计划,获得法院批准及北京建设股东大会通过。该计划于8月27日(星期三,百慕达时间)正式生效,北京建设的股份将于8月29日下午4时撤销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
北京建设退市,对控股股东方面和中小股东可谓双赢。近年来,房地产等行业出现调整,北京建设连续亏损,股价远低于净资产,基本失去了再融资能力,其股价、交易量长期低迷,中小股东也无法实现投资回报。
退市后,北京建设日常经营和战略将更具灵活性,也能节省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而中小股东此次私有化获得相对停牌前股价溢价250%的超高对价,也一点不亏。实际上,在6月18日北京建设公布方案复牌后,其股价当天便跳涨了220%。
历时百日即将完成退市
大股东和中小股东实现双赢
北京建设由北控置业(香港)持股36.26%、皓明控股持股22.35%、京泰实业持股6.99%、Illumination持股1.25%,背后实控人都是北控集团。
5月20日,北京建设发布停牌公告。经过近一个月的筹划,6月18日公司发布皓明控股(要约人)宣布对北京建设的私有化计划,前者拟以每股0.14港元价格收购其所有计划股份,相较于北京建设停牌前的每股0.04港元溢价2.5倍。
此次所谓的计划股份,是指除北京建设控股股东方面以外的公众股份,这部分股份占比只有30.9%,应付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3.02亿港元。计划生效后,要约人、北控置业香港、京泰实业及Illumination将分别直接持有约55.5%、36.26%、6.99%及1.25%的已发行股份,股份在联交所的上市地位将被撤销。
8月20日,计划于法院会议获批准,同日相关议案于股东特别大会上获批准。根据香港《公司收购、合并及股份回购守则》的规定,私有化计划需要通过数项条件:参加投票的股东以投票权数计算有至少75%的多数票批准,反对票数不超过所有独立股东(即非关联股东)所持投票权的10%。这些规定旨在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对于此次私有化退市,北京建设提到了多方面原因:一是公司经营所处行业的短期及中期前景不明朗,公司亟须调整及优化战略,这可能会对公司财务表现造成负面影响;二是过去八年,公司股价一直低于每股资产,整体流动性显著偏低,限制了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能力;三是实施退市后,将大幅减少维持上市地位所需的行政及管理资源,以及与维持上市地位相关的成本。
另外,北京建设称,公司股份的流动性长期处于低水平,投资者难以以理想价格进行大量场内出售,私有化为公众股东提供具有吸引力的退出机会,而毋须承受任何因股份流动性不足而产生的折让。
今年36家公司从港股退市
主动被动约各占一半
据中国房地产报,今年已有36家上市公司从港股退市,其中2家为自愿撤回上市,17家为私有化退市,17家为被取消上市地位。其中,房地产领域退市公司数量最多,有8家,包括4家私有化(ESR、首创钜大、融信服务、复星旅文)及4家被取消上市地位(上置集团、中泛控股、银城国际控股、中国恒大)。
其中关注度最高的当数中国恒大的退市。8月12日晚,中国恒大公告,将于2025年8月25日取消上市地位(目前已退市)。公告显示,中国恒大未能满足联交所对其施加的复牌指引中的任何要求,且股份一直暂停买卖。中国恒大自去年1月30日起停牌,停牌前股价为0.162港元/股,较出险前的高点跌超99%,市值从数千亿港元跌至只剩不到22亿港元。
除了这些已经确定退市的公司,还有不少在程序中的公司,如近期备受关注的引入了深圳国资股东的华南城,目前其已被香港高等法院下达清盘令,股票自2025年8月11日起停牌,并将继续停牌直至另行通知。虽然其尚未从港交所正式退市,但清盘程序的启动和持续停牌状态,意味着其已处于退市边缘。
近日关注度较高的还有推出私有化退市、并分拆子公司岚图汽车上市的东风集团股份。
根据其建议方案,东风集团股份拟将旗下新能源汽车子公司岚图汽车分拆,并通过实物分派的方式让现有股东成为岚图的直接股东;之后岚图汽车将以介绍方式在联交所独立上市;与此同时,东风汽车旗下全资子公司东风汽车投资以吸收合并方式,对东风集团股份进行私有化,并从联交所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