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之家 行业]2025成都车展期间,iCAR V23(参数|询价)赛博版迎来首秀,V23多版型家族集体亮相,更在现场开启iCAR品牌中文名全球征集活动,邀请公众共同参与品牌建设。而就在车展开幕前不久,iCAR迎来一次人事变动:原奇瑞品牌国内业务部副总李东春出任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他将成为iCAR品牌事业部总经理苏峻的副手,主抓营销工作。
看似一次普通的人事调动,实则是奇瑞集团给iCAR按下的快进键——最新销售数据显示,2025年1月至7月间,iCAR累计销量高达51,076辆,同比增长率达到51.1%。尽管iCAR在销量方面已取得初步突破,但其持续增长的潜力仍需依赖系统化的营销能力。
随着V27增程版在迪拜的全球首发,以及未来两年内规划推出的V25、V21、V29等车型,iCAR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市场压力,急需一套系统化的营销体系和渠道能力,而营销老将李东春正是被寄予厚望的那把钥匙。
李东春在车展期间的媒体访谈时笑着说,希望将iCAR打造成“奇瑞的小米”,专注于为用户创造独特价值的新能源产品,而不是投身于同质化的“红海”市场竞争。V23就是第一款真正拥有纯粹iCAR血统的车型,上市首月即卖出6000台,随后稳在5000-6000台,8月订单7500台,年底有信心冲破万。
李东春强调icar的策略不是降价,而是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和功能升级来“做加法”,持续提升产品价值。比如新款车型将对仪表、座椅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并提供丰富的官方改装件,让用户的车“常开常新”。
在李东春看来,iCAR作为新能源品牌,未来将在营销上全面向新势力的逻辑看齐,强化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确保V23及后续车型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从“短跑选手”进化为“长跑选手”。
为了让“独特”持续保鲜,iCAR正在构建一条从周边、改装到社群的完整生态。为满足用户从玩车到用车的全场景需求,iCAR Life官方严选商城上线。商城推出定制V23合金车模、联名折叠自行车、定制数码套装等多款实用且富有格调的生态产品,标志着iCAR生态已从车辆延伸至“1+N”无限生活场景。李东春希望把用户社区打造成一个“玩到极致”的平台,让用户成为品牌最好的传播者。
本次成都车展期间,汽车之家等媒体与iCAR品牌事业部副总经理李东春、iCAR品牌研究院院长马永东展开对话,针对iCAR的差异化生态构建、营销体系升级以及未来产品路线进行深入探讨,以下为对话实录(精编):
Q:李总您作为奇瑞营销体系的资深专家,又是iCAR品牌的新成员,如何看待iCAR品牌?
李东春:iCAR是奇瑞集团体系内一个非常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品牌,自2023年4月上海车展成立以来,发展迅速。我加入iCAR刚好满一个月,这段时间通过与市场和用户的深入交流,对品牌有了更深的理解。
奇瑞集团对iCAR的定位非常明确,希望将iCAR打造成“奇瑞的小米”,这也是我们与智米团队深度合作的初衷。从我们的产品演进就能看出,品牌战略方向愈发清晰。V23是第一款真正拥有纯粹iCAR血统的车型。
我们的核心方向是,坚持做“风格车”和“特色车”,专注于为用户创造独特价值的新能源产品,而不是投身于同质化的“红海”市场竞争。未来陆续推出的新车,大家都能清晰地感受到这一点。
Q:我们知道奇瑞在出口领域连续22年位居中国品牌第一。我们iCAR V27也在迪拜进行了首发,请问iCAR品牌在出海和海外布局方面有何进展?
李东春:奇瑞集团的全球化布局非常早,并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作为集团的一员,iCAR的出海业务也已同步展开。虽然我们成立时间较短,但目前出口量已接近三千台。我们的全球化步伐正在加速,例如iCAR V27已在中东迪拜完成了全球首发亮相。从海外市场的反馈来看,其独特设计获得了高度评价,与V23一样备受期待。V23在市场上最受赞誉的就是其无可替代的造型,可以说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几乎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我们相信,这种独特的设计语言将成为iCAR在全球市场的重要名片。
Q3:我们看到iCAR V23的市场势头非常好,1-7月取得了细分市场销量冠军,请问品牌后续将如何保持这一良好态势?
李东春:V23自上市第一个月销量就达到了六千多台,虽然过程中有一些起伏波动,后续一直保持在月销五六千台的水平,市场表现稳步攀升。这个月,V23的终端交付将达到历史最高峰,订单量已接近7500台,我们非常有信心在年底实现月销过万。
为了保持这种长期增长的态势,我们正在积极进行营销模式的转型。传统燃油车的打法依赖于品牌、性价比和渠道,而新势力品牌的成功逻辑是:好产品+好舆论+好服务+好口碑。iCAR作为新能源品牌,未来将在营销上全面向新势力的逻辑看齐,强化用户体验和口碑传播,确保V23及后续车型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从“短跑选手”进化为“长跑选手”。
Q:从之前工信部公告的信息中了解到V23的赛博版拥有非常强大的性能,我们这样的产品设计是如何考量的?另外,iCAR坚持做风格独特的车型,但是众所周知独特的市场空间没有我们想象那么大,是否会限制品牌的销量天花板?
马永东:V23赛博版的诞生,源于我们对汽车文化的深刻理解。我们看到,个性化改装正成为一种趋势。赛博版不仅仅是一个改装方案,它是一个向上拔高品牌调性、追求极致的“巅峰之作”。我们将其动力、设计和材质都做到了极致,并且通过了工信部申报,让用户可以直接购买上牌,合法合规地享受极致性能。这强化了iCAR品牌“千人千面、可玩可改”的核心理念,让我们的产品变得更加有趣。
李东春:关于品牌天花板的问题,我们有着清晰的规划。在奇瑞集团内部,不同品牌有不同分工。奇瑞主品牌要做像大众、丰田那样的规模化品牌,而iCAR则坚定地走品类路线,服务于心态年轻、追求个性的用户群体。做品类不代表不要规模。一个健康的汽车品牌需要规模支撑。如果iCAR未来能通过几款经典车型在全球做到百万规模,并形成良好的商业循环,服务好我们的核心用户群,这就是巨大的成功。我们不追求成为一个年销三五百万的品牌,而是要成为一个独特且成功的品牌。
Q:能否详细解读iCAR在奇瑞集团内的品牌定位,以及未来的产品规划?
李东春:在奇瑞集团内部,各大品牌的定位界定清晰:奇瑞是综合价值品牌,星途是高端品牌,捷途是“旅行+”品牌,而iCAR则聚焦于“趣、年轻化”。集团会对各品牌的产品进行统筹,确保定位区隔。在产品规划上,iCAR不会局限于“方盒子”造型。我们规划了多个产品序列。其中V系列定位“风格越野”,目前有V23,以及在迪拜亮相的更大尺寸的V27;还有X系列,设计更大胆,强调百变大空间;以及S系列,更专注于极致性能和操控,造型会更犀利。
马永东:iCAR的核心是做与众不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品类。今天的技术发展,特别是新能源和智能化技术,为汽车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我们希望将汽车打造成一个科技时尚单品,满足用户的乐趣和情绪价值。我们的内部口号是“不惊艳,不立项”,每一款产品都必须是独特的、出众的。
Q:iCAR强调创新,这必然会带来试错成本。品牌如何在创新与成本之间取得平衡?
马永东:我们坚信,未来的汽车市场,创新是必由之路。创新能带来品牌溢价和用户认可。我们通过几种方式平衡成本。一方面是背靠集团,充分利用奇瑞集团强大的技术底蕴和验证体系,如安全、三电等核心技术,我们无需从零开始;二是聚焦创新,我们专注于在成熟平台基础上进行局部和微创新,实现差异化;还有垂直整合,通过高效的成本设计和供应链管理,确保产品在具备创新性的同时,也拥有市场竞争力。
李东春:我们正走在一条“无人区”的探索之路上,走出来就是先驱。我们与智米团队的合作,带来了对产品和用户的深刻理解,让我们的创新不是盲目的,而是基于扎实的用户调研。同时,奇瑞集团的良好发展势头也为iCAR提供了一定的试错空间和资源支持,让我们能够大胆前行。
Q:iCAR品牌成立一年半,V23上市9个月,在目前这个节点您如何评价iCAR的现状?未来对产品和经销商网络有何规划?
李东春:我们希望将V23打造成一款生命周期很长的经典车型。我们的策略不是降价,而是通过不断的产品迭代和功能升级来“做加法”,持续提升产品价值。例如,我们将推出新款车型,对仪表、座椅舒适性等方面进行优化,并提供丰富的官方改装件,计划每个季度都推出新的改装方案,让用户的车“常开常新”。
在渠道方面,我们目前有约320家经销商。我们的重点不在于疯狂扩张数量,而在于提升渠道质量。我们正推动经销商从传统的“产品展示厅”向“生活方式体验中心”转型。我们已经看到一些优秀的经销商,通过在展厅设置游戏区、宠物互动区等,营造出轻松、有趣的社区氛围,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这是我们未来渠道发展的方向。
Q:V23的改装方案灵感来自哪里?iCAR作为“奇瑞的小米”,未来会如何构建生态?
马永东:很多改装灵感都来自于我们广大的用户和车迷。网上有大量爱好者自发设计的AI效果图,非常精彩。我们内部也有很多方案,但能量产的一定是经过充分市场验证、能满足广大用户需求的。
李东春:小米在产品极致、用户体验和生态构建方面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iCAR未来两大重点,一是生态,二是用户运营。我们已经推出了一些受欢迎的周边产品,如联名自行车、积木模型等,未来会推出更多调性与品质感俱佳的生态产品。更重要的是用户运营。我们发现,我们的用户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爱玩”。未来,我们将投入巨大资源,把用户社区打造成一个“玩到极致”的平台,通过高粘性的用户运营,创造更高的用户推荐值(NPS),让用户成为我们品牌最好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