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亿,江苏姐弟要去IPO了


海澜之家也要IPO了。

投资界获悉,本周海澜之家公告称,拟在境外发行股份(H股)并于港交所上市。公司已于2014年登陆A股市场,最新市值超300亿元。

印象中从2006年开始,“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广告语红遍全国,海澜之家凭借轻资产的模式和亲民价格,迅速成长为国民男装品牌。身后创始人周建平历经数十年打拼,把公司交给子女——2020年周立宸正式接班,姐姐周晏齐也出现在大众视野。

由此望去,越来越多二代接过父辈权杖,开始陆续出现在IPO敲钟舞台。这也是中国民营企业接班潮的一抹缩影。

国民男装崛起往事

姐弟已接班

海澜之家的故事,始于周建平。

1960年,周建平出生于江苏江阴,由于家境贫寒很早就步入社会打拼,后来辗转闯入纺织行业。多年打拼下来,周建平小有成就,便有了后面的海澜集团,名字取自“以海阔天空之博大,创波澜壮美之事业”。

周建平的灵感源自一次海外考察。21世纪初的日本服装业,丰富的产品品类、亲民的价格和量贩式的购买方式,给周建平留下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优衣库。

回国后,他立即将想法付诸实践,成立江阴海澜之家服饰有限公司。2002年9月,第一家门店在南京中山北路正式开业,门口挂着“海澜之家,男人的衣柜”的招牌,很快红遍全国。

公司采取轻资产的连锁经营模式。简单来说,即充当供应商和门店之间的“桥梁”,通过选品实现工厂直销。加盟商只需付出加盟费和货款,门店管理由海澜之家负责,卖不掉的服装可以退还总部,无须承担滞销风险。

这种以平台为核心的方式,整合了供需资源,是海澜之家实现快速规模化的主要原因。

真正让品牌家喻户晓的则是一段魔性广告。2006年,印小天穿着彩虹条纹POLO衫,哼着“男人一年逛两次海澜之家”跳进大众的视野。接替的代言人杜淳,一身绿袜子、背带裤的形象深入人心,进一步奠定品牌的国民地位。

此后几年,海澜之家的门店数量迅速扩张,到2013年底突破3000家,年净利润达到14.7亿元。公司也于次年借壳凯诺科技,成功登陆A股市场,总市值一度接近450亿元,周建平也曾以269.3亿元的资产登顶国内服饰零售首富。

家族年轻面孔开始崭露头角。

“32岁的海澜之家,由32岁的周立宸接班。”周建平曾这样表示。2020年11月,周建平宣布辞去海澜之家和海澜集团董事长职务,由儿子周立宸接任。资料显示,周立宸出生于1988年,拥有清华大学金融学学位。毕业后,先是在上海挚信资本工作,2012年回到海澜之家,随后出任集团副总裁。

另一位是比他大五岁的姐姐周晏齐。早年在加拿大留学,她曾在新加坡星展银行工作后回国,2014年海澜之家,后来凭借公司上市身价大涨,一度问鼎“江苏女首富”。如今,周晏齐活跃在社交媒体上。

几经成长,这对姐弟最终走到了台前。

“男人的衣柜”

开始面临中年危机

你有多久没去过海澜之家了?

曾几何时,那个深蓝配色的门店遍布城市里的步行街。然而悄然间,年轻人开始戏称其为“老男人的衣柜”,原本是沉稳代名词的设计,也被贴上了“爸爸衫”的标签。

寒意直接反映在了财报数据上——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09.57亿元,同比下降2.65%,归母净利润为21.59亿元,同比减少26.88%。与此同时,存货规模持续攀升,2024年存货余额达到119.87亿元,同比增长28.38%,较2020年的74.16亿元增长约62%,创下历史新高。

海澜之家将业绩下滑的原因归纳为“服装消费市场回暖乏力”,行业整体均有所承压。但把时间拉长来看,从2015年开始公司净利润增速就一路下滑,产品“越来越卖不动了”已不是秘密。

从国民品牌到“中年危机”,海澜之家经历了什么?

先从公司特有的类直营模式说起。由于不参与服装业上游链条,海澜之家少有厂房、设计师等成本,“可退货”的采购模式则将商品滞销风险转移给了供应商。

在初期,这种模式让海澜之家快速扩张,但也意味着将产品设计权拱手相让。供应商缺乏市场数据的反馈,也欠缺创新动力——于是便出现“一件经典款卖10年”,而隔壁快时尚品牌每周上新。渐渐地,海澜之家款式老化愈发严重。

另一方面,供应商之所以愿意承担库存风险,本质来源于前端流量规模足够大。如果人流增长减缓,原本依靠平台实现资源整合和规模扩张的模式,便欠缺了动力。

“我们这个模式就是,卖得好笑哈哈,卖不好我找他(供应商)合作他都不来。”海澜之家董事长曾如此形容合作关系的脆弱性。

海澜之家也不是没有做出过努力——品类上,推出女装品牌OVV、潮流品牌“黑鲸(HLA JEANS)等,也尝试了街头、运动、国风等风格;营销上,签约林更新、沈腾、张颂文等代言人,展示了向年轻群体靠拢的决心。

但效果并不理想。

于是,出海摆上了桌面。从去年开始,海澜之家的海外布局明显增多,在进军东南亚市场的同时,推进中亚、中东、非洲等地的布局。2025上半年,公司海外地区实现收入2.0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7.42%,成为一大亮点。

不过翻看社交媒体的评论区,海澜之家仍然约等于“中老年男人的标配”,这个从二三线城市起家的男装品牌,已经难以和H&M、优衣库、ZARA等快时尚对手比拼。

二代正集体接班

悄然间,越来越多“创二代”登上IPO敲钟舞台。

不久前,卧龙电驱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A+H”双重上市。这家由浙商一手缔造的电驱动产品公司,背后站着陈建成、陈嫣妮父女,最新执掌市值超700亿元。

几乎同时,国内最大的零食企业之一万辰集团发布公告拟赴港IPO。稍早前创始人王健坤之子、现年32岁的王泽 宁出任总经理,已成为公司实控人。这位90后将接棒超300亿的零食版图。

印象深刻的还有今年6月,中策橡胶登陆上交所主板,市值一度接近500亿元,成为杭州年内最大IPO。脱胎于浙江最早的一批橡胶厂,公司掌门人是宁波富商仇建平和女儿仇菲,合计持有约46.95%的股权。

这样的案例不胜枚举。

诸如珀莱雅完成换帅,温州创二代侯亚孟走到舞台中央;1993年出生于常州,高海纯接任光伏巨头天合光能联席董事长;刘舒琪成为近千亿市值通威股份的新晋掌门人……接班潮来了。

一个时代背景是,中国民营企业中有超过80%为家族企业,而在百强家族企业中,创始人的出生时间又集中在20世纪50年代。来到知天命的年纪,企业资产积累到一定规模,传承问题摆到了台前。

然而接班向来波折。最为外界熟知的要数宗馥莉,接任第一年公司营收重回700亿区间,拉齐了十年前的业绩规模。但期间面临员工辞职、家族争产等一系列风波,道路并不平坦。

无数例子表明,传承并非简单的财富移交,而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正如新希望刘畅所言:“接班不是接职位,而是接使命。”

守业更比创业难。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如何顺利地完成交接,成为中国企业的必修课。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300亿,江苏姐弟要去IPO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