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又摊上事了


原创首发 | 金角财经

作者 | 田羽

南航,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过去几天,南航相关视频的评论区几乎被“骂声”淹没,“你们南航的领导好大的官威啊”“南航领导真XX啊”之类的吐槽不断刷屏。

而导火索,不是外部危机,正是自家“顶流员工”——网红“燃烧的陀螺仪”。这位拥有数百万粉丝的南航员工,不只是流量红人,还拿过民航青年五四奖章,多次获官方表彰。然而,近日有传闻称,南航要求其删除所有作品。

问题随之而来:如果传闻属实,南航为何要冒着骂声,也要下狠手?答案或许不在个人,而在公司本身的困境。

今年以来,南航风波不断:1月乘客离奇受伤,到7月员工离奇受伤,接连的争议让公司深陷舆论漩涡。

与此同时,经营状况同样乏力。2025年上半年,南航成为了三大航中亏损唯一扩大的公司,负债更是同比暴增200多亿元。虽然谈不上破产,但财务压力之重,已逼得南航不得不“控本”。

然而,控本的压力往往层层传导,最终落到一线员工的心态上。很多意外事件,都可能折射出内部的紧张与压抑。在这种氛围里,管理层本能的反应就是收紧一切:员工少说话,少出风头,最好别惹麻烦。明星员工“禁声”,就不难理解了。

“陀螺仪”风波背后,南航不禁让人捏把汗。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金角财经,我们将为你剖析更多社会热点,拆解经济事件背后的逻辑。

获奖员工变眼中钉?

早在2018年,“燃烧的陀螺仪”就开始发布记录日常的视频,随后两年多时间里剪辑了七百多条短片,抖音粉丝一路冲到千万级,连他自己发起的话题“幸福生活中的仪式感”,都成了百亿播放量的大热门。

不过,不只是单纯的“网红”,是备受官方认可的员工。

2020年5月,他就得到民航青年五四奖章。这是一个含金量极高的奖项,是由全国民航团委、全国民航青联授予民航青年的行业最高荣誉,旨在选树民航系统内的优秀青年代表。

同时,他还上过民航局的表彰,主要是因为他在出色完成飞行员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并在社会公益方面做出了显著贡献。

但剧情急转直下。最近有传闻称,这位明星员工被南航要求删除全部视频。消息一出,网上炸锅。有人直接讽刺:“原来比飞机更能操纵的,是领导的嫉妒心。”

此外,“陀螺仪”本人也疑似发过一条动态,让人揪心:“大家好,卧室(我是)燃烧的陀螺仪,我认真地问一下,我真的做得又那么差劲吗?我有做什么抹黑这个职业的事吗?”这段话不久后就被删掉或隐藏。

紧接着,“陀螺仪”好友“老湿”也出面为其鸣不平。留言处,“老湿”这样说道:民航第一网红被要求删除所有作品。“老湿”更是毫不避讳地表示,事情早就发生了,但一直没有曝光,希望的解决方式便是公平公正,但最终没有等到想要的结果,而小领导直接要求其删视频,不然“未来的路很不顺利”。

传闻发酵至此,已经很难让人相信完全是虚构了。而至于南航为什么要对自己的顶流员工下手,外界众说纷纭。

有人说是领导眼红,毕竟“陀螺仪”的粉丝量和互动率,都超过了南航的官方账号;有人说是嫌他心思不在本职。可仔细一想,这些理由几乎都站不住脚,因为他做自媒体不是一天两天,粉丝也不是突然冒出来的,如果真有问题,为什么过去还被表彰?

因此,一个更合理的解释浮出水面南航正在收紧言论。

对于管理层而言,一个坐拥千万粉丝、影响力超过公司官方账号的网红员工,本质上就是一个“不稳定风险点”。即便他传播的全是正能量,依然可能被视为“不可控”。于是,“陀螺仪”风波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但真正值得追问的是,南航为什么突然如此紧张?答案,或许要回溯到近期一系列舆论危机。

风波不断

7月初,据长春市公安局二道区分局通报,2025年7月1日10时22分,长春市二道区吉林大路与洋浦西街交会处发生一起刑事案件。南航吉林分公司员工李某某(男,31岁)因工作纠纷,将同事黄某(男,52岁)、李某(男,47岁)扎伤后跳楼身亡。黄某、李某经送医救治,无生命危险。

据财新报道,通报中的李某某为南航吉林分公司的一名机长,其同事黄某为南航吉林分公司工会领导,黄某并非公司最高领导、亦非飞行员出身。据其了解,6月30日,李某某曾就其飞行员技术排查结果与黄某接触。7月1日,李某某再度找到黄某沟通此事。随后,李某某刺伤黄某和另一名同事李某后自尽。

另据澎湃新闻报道,有南航员工在网上爆料称,自己遭遇了“技术检查报复”,甚至点明原因包括“拒绝为领导安排娱乐活动”。

在公众视角下,这类内部控诉与外部频发的乘客维权事件交织在一起,逐渐勾勒出南航内部可能存在的结构性问题。

例如,据新黄河报道,今年 1 月,傅先生搭乘南航从三亚飞往乌鲁木齐的航班时,在座椅前方的杂物袋里掏手机,不慎被一枚裸露的注射针头扎破手指,当场流血。事件发生后,南航方面仅提出退还机票并补偿 1000 元的处理方案,遭到傅先生当场拒绝。由于担心潜在的感染风险,他长期处于高度焦虑,并在 2 月被诊断为中度抑郁。

再往前追溯,南航还曾因信息泄露问题被告上法庭。央广网报道称,2023 年 6 月,沈阳的李女士通过南航小程序购买了机票。航班起飞前一天晚上,她接到“航空公司客服”来电,电话那头准确说出了她的姓名、手机号、身份证号、航班信息等关键数据。出于信任,她按照指引进行线上“退改签”操作,结果被骗走 44 万余元。李女士随后起诉南航,认为个人信息保护缺位导致诈骗。

虽然南航辩称其信息系统均经过加密和脱敏处理,符合国家网络安全要求,公司并不存在泄露行为,但案件陷入罗生门,消费者对南航的信息安全保障也难免产生怀疑。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看似孤立的事件,却不断指向同一个焦点:南航在内部治理和风险管理上的短板,正逐步放大为潜在的声誉危机。

负债一年增超200亿

资本市场已经给出冷淡回应。

截至9月15日,南航股价年内下跌7.4%,而国航的跌幅为0.88%,东航则是涨了1.75%。在三大航中,南航今年股价表现最差。

这背后是业绩的明显落后。今年上半年,三大航虽然累计亏损约47.7亿元,但亏损同比减少超20亿元。其中,国航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9.77亿元,东航归母净利润同比减亏13.37亿元。但反观南航,亏损非但没有收窄,反而扩大了3亿元。

效率是首当其冲的问题。2025年上半年,国航单位客公里收益为0.51元,东航单位客公里收益为0.49元,而南航的单位客公里收益却只有0.46元,为三大航中最低。要知道,航空的本质是规模与效率的博弈,南航偏偏在最关键的指标上失分。而效率问题背后,可能关键因素就是管理问题和声誉问题。

更致命的是,出海红利背景下,本该作为新增长曲线的跨境电商物流,南航也没抓住。2025年上半年,国航旗下国货航实现归母净利同比大涨86.15%。东航物流则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微增0.9%。然而,据南航中报,南航物流净利润同比下降6.48%。

与此同时,南航的负债压力也变得越来越大。截至2025年中,南航总负债攀升至2847.7亿元,相比年初的2771.4亿元,仅半年时间负债就多了接近80亿元,同比去年同期负债更是大增超过200亿元。其资产负债率也约85%。

在这种背景下,控本几乎成了唯一选择。

比如换更薄的座椅,今年有多位乘坐南航航班的旅客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照片,显示经济舱座椅靠背明显变薄,有人甚至直接将其比作火车“硬座”。这一变化迅速登上热搜,网友戏称南航的“沙发椅时代”已经结束。

南航随后也承认,自2025年3月起陆续对28架A320系列飞机和15架737-800飞机进行全新客舱布局改造,改造后配置国产轻薄型座椅。面对舆论争议,南航方面给出三大理由,分别是节能环保、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及顺应市场趋势。

但市场对这种解释并不完全买账。有人分析过,通过更换轻薄型座椅,或许可以将部分机型从原有的多舱位配置改为全经济舱,能显著提高了单架飞机的载客能力,从而带来额外收入。有媒体报道称,以波音737为例,改舱后座位数增至186个,空客A320增至180个。

换句话说,南航换座椅的更深层次原因,恐怕还是控本和增收。

然而,这些动作与一连串负面事件放在一起,被舆论解读为同一逻辑链:控本带来内部压力,内部压力传导至员工,员工情绪酝酿成极端事件,舆论危机再迫使公司收紧言论。

南航当然不会因为几起危机就走向破产,但口碑和士气的下滑,往往比财务压力更致命。对于一家航空公司来说,安全与信任才是最核心的资产。

是继续把控本和压制当作第一反应,还是勇敢在管理和沟通上松绑,重建员工信任与公众信任?

答案,或许决定了南航能否打破负面循环,重新起飞。

参考资料:

檐角悬铃《从“民航正能量代表”到争议焦点:陀螺仪的舆情风波》

本初娱乐《曝南航飞行员“燃烧的陀螺仪”遭穿小鞋!好友发声,评论区沦陷》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南航,又摊上事了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