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引人注目的动作,是英伟达最近宣布计划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其进行大规模数据中心扩建。这个举措不仅是对OpenAI的强力支持,也体现了英伟达CEO黄仁勋的核心思路——用强大的资产负债表和市场信心,来巩固整个AI产业链。
消息一出,市场立刻给出了热烈反应:英伟达市值当天就飙升近1600亿美元。这笔投资既缓解了外界对OpenAI资金状况的担忧,也让人们看到了所谓“循环”(circularity)的商业模式:英伟达投钱给初创公司,而这些公司又用钱回过头来买英伟达的芯片。
这种模式并不只限于OpenAI。从云服务商CoreWeave,到竞争对手英特尔,再到马斯克的xAI,英伟达的投资版图已经伸向AI领域的各个角落。
“钱太多”的烦恼
对大多数公司来说,现金充裕是好事,但对英伟达,这已经成了一个特殊的难题。FactSet数据显示,过去四个季度,英伟达创造了720亿美元自由现金流,本财年有望逼近1000亿美元,除了苹果,没有哪家科技巨头能比肩。
问题是,怎么花?
并购几乎行不通。 早在2020年收购Mellanox时,英伟达就遇到过监管阻力。在当前的地缘政治环境下,大型芯片并购几乎不可能轻松过关。而且,黄仁勋本人偏爱扁平的组织架构,更倾向小规模的技术整合。
回购和研发消化不掉。 英伟达在过去四个季度花了近500亿美元做回购,还追加了600亿美元计划,但依旧挡不住现金流入的速度。研发投入虽然两年翻了一番,但占收入的比例反而下降到9%,远低于此前的22%。
战略投资:客户、伙伴甚至对手
在传统路径受限的情况下,英伟达选择用战略投资去打造一个内循环的AI生态。
对OpenAI的1000亿美元投资承诺是其中核心。NewStreet Research分析称,英伟达每投给OpenAI 100亿美元,后者就会花350亿美元买回英伟达芯片。虽然这种交易可能拉低英伟达的单片利润率,但能确保需求不断,还能为缺钱的AI公司输送“生命线”。
其他投资案例包括:
CoreWeave:英伟达持有其7%股份,最近双方签署了一份63亿美元协议,英伟达承诺回购其未用的云容量,进一步绑定关键客户。
英特尔:英伟达出人意料地投了50亿美元给老对手,合作开发新产品,让GPU更顺畅地和英特尔CPU结合,借机在PC市场扩张。
xAI:马斯克的xAI早就把英伟达列为战略投资方。今年3月,英伟达又和xAI等伙伴一起加入了一个数十亿美元的AI数据中心和能源建设计划。
双赢棋局:稳住需求,压低融资成本
这套投资打法,本质上是英伟达的一盘双赢棋——既稳住了自身的需求,又帮合作伙伴降低融资成本。
对英伟达来说,最直接的好处就是锁定未来几年庞大且稳定的芯片订单,避免需求波动。对OpenAI这样的伙伴来说,英伟达的背书就是一张巨大的信用担保。
要知道,OpenAI预计到2029年累计亏损高达440亿美元,还要负担芯片采购和数据中心租赁等巨额开支。在英伟达介入前,它们融资的利率高达15%,反映了市场对其商业模式的不信任;而有微软背书的项目,利率只有6%至9%。甚至穆迪还因为Oracle对OpenAI的依赖过重,把展望从“稳定”下调到“负面”。
英伟达的加入改变了一切。凭借资本市场对它“近乎牢不可破的信心”,英伟达可以直接用资产负债表甚至增发来支撑AI基建项目,成本远低于外部融资。业内人士预计,这将显著降低OpenAI的信贷风险,让它拿到更低利率的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