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导语
如果补贴彻底不在,中国车市还能否展现如火的销量态势?
在政策的指引下,经过多年沉浮,新能源汽车产业终究成了中国汽车从边缘走向舞台中央的最大推手。进入2025年,别管席卷整个车市的价格战,是否让身在其中的每一家车企感受了巨大压力,单就趋势来说,全力押宝新能源市场总是没错的。
再加上,针对换购新能源车出台的政策保驾护航,整个中国车市可谓在新能源发展的巨浪中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光景。
“截至9月10日,今年以来汽车以旧换新申请量已达830万(份)”。9月13日,在2025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上,带着这番成绩,商务部还宣称,下一步会深入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推动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因为这一系列的纾困举动支持,中国车市此后或将继续呈现出又一番火热态势。
但有意思的是,随着江苏省也于近日发布《关于调整江苏省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政策的公告》,宣布自2025年9月28日24时起,全省汽车置换更新补贴政策正式暂停实施,并对汽车报废更新实行限额管理。
事关车市发展的一切,似乎又出现了难以确定的走向。当政策温床逐渐撤去,中国汽车市场开始独自面对市场的风雨,还能否展现出势不可挡的销量增速?失去政策刺激,消费者又能否继续保持购车热情?
01
成效显著,但总会结束
自从房地产泡沫因一些突发事件破灭后,人人都知道,汽车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多重的地位。过去,在新能源发展初期,国家也曾以补贴车企的形式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当补贴具体落到消费者头上,其核心目的已然从加速产业进步落子于促进消费。
也就说是,眼看新能源产业逐渐成了中国汽车工业得以壮大的基石,汽车消费自然就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
事实上,在政策驱动下,今年前8个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了2105.1万辆和2112.8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6%。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销累计完成962.5万辆和962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7.3%和36.7%,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5.5%。
就这样的结果,不说消费者选择当下购车的主因100%是由于各级补贴所致,但很明显,当买车成了可有可无的事情,从天而降的补贴,一定从中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今年以来,整个车市的销量情况,我们都看在了眼里。如果延续过去车市处于鼎盛时期的发展模式,要想调动潜在用户的积极性,谈何容易。所以,就算没有补贴,单单是车企,其手段亦是全方位的。
一整年了,我们时刻都在说,某某车企出的新车是如何如何便宜,产品力又是具有怎样降维打击的水平,其本质上都是价格战的一个变种。
而提起2025年愈演愈烈的价格战,表面上好像是由几家车企挑起的市场争夺战。可如今看来,消费市场的整体画风,似乎早就已经定了下来。
和过去相比,现在只要有想法买车的人,其选车的第一要义就是价格便宜。不管品牌,不管级别,市面上的汽车只有便宜和贵之分。而随着此种看法不断在市场上蔓延,以至于现在上市的任何一款新车,只有在售价低于同类产品时,才能在社交平台上占得一点曝光。
对于这样一个现状,我们很难说是不是符合汽车行业向前进化的逻辑,毕竟,大环境放在这里,要想回到过去那个车企躺着挣钱,消费者无脑买车的年代,根本是不可能的。
但长远去看,试问,这样一个状态,真的能让中国汽车市场的内循环可以正向循环起来吗?
如今,赶在国庆假期之前,包括沿海发达省份的购车补贴都不断收紧,乃至取消,的确打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直白点说,当置换补贴消失,消费者购车成本直接上升。此前符合政策要求的车辆置换可享受至高2万元的现金补贴,随着补贴暂停,这部分成本需消费者自行承担,势必会导致预算敏感的消费者推迟购车计划。就现在的消费环境,我相信,预算敏感的将是大部分人。
往后,中国车市将何去何从?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人能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但我们应该很清楚,历史上没有哪一个产业是要靠着外部力量调动消费情绪才壮大起来。汽车补贴虽好,到头来,还得靠车企自身去圈粉用户。
02
政策退场,车市迎来拐点
事实上 早在江苏之前,湖北、湖南、安徽、广州等多地陆续暂停汽车置换补贴申请,部分区域更将“无条件申领”改为“抢券模式”,并严格限制新车上牌地点。甚至有些地方早在二季度就已因资金消耗过快提前终止了原计划持续到年底的补贴活动。
购车补贴门槛明显提高,未来政策不确定性加大,显然,消费者优惠购车的窗口一直就在收窄。只是,在江苏拿出同样的决断时,有一点更是变得明确的:政策退出,对市场不仅会产生立竿见影的影响,其影响范围之深将是前所未有的。
受到政策调整,汽车经销商的日子会变得更难过;销量受挫,车企对于后续产品的推进会有所彷徨;和车企绑定的供应商,更是会在车企资金吃紧的前提下,发展如坐针毡。
如今这番都能让身在行业内的每个人神经紧绷,要是日后再叠加新能源车购置税减免政策的收紧,讲真,都不敢想象,那些常年要靠外部力量帮扶的企业,届时该如何度日。
当然,就像曾经的汽车下乡、购置税减半等国家层面出台的政策一一取消后的市场光景一样,补贴政策的退坡或调整,终究是推动汽车产业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和“体验驱动”转型的关键一步。
要是积极去看,此举皆为倒逼车企构建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新起点。告别补贴后,车企无法再单纯依靠价格优势,必须将重心回归到产品力本身。
而另一边,总会加速行业的优胜劣汰。头部车企因在技术、资金和供应链上更有优势,能更好地适应无补贴环境。而严重依赖补贴的尾部企业则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进而有助于行业整合与良性发展。
不可否认,汽车置换补贴的暂停在短期内会给市场带来阵痛,但长期看是产业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目前,鉴于补贴后续还会在四季度分批有序下达,这意味着政策并非“一刀切”退出,而是进入一个更注重精准和效率的优化调整阶段,以防再出现此前政策执行中出现的“零公里二手车”等套补、骗补乱象。
作为旁观者,我们很希望,未来车市的健康发展,将更依赖于车企的技术创新、产品体验提升以及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至于消费者,当所有浮华全部退去,购车决策可能需要更加综合地考虑产品长期价值,而不仅仅是短期的价格优惠和补贴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