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缺陷酿祸?成都小米SU7事故引发门把手安全争议


车辆碰撞后迅速燃起大火,路人们用拳头砸、用脚踹,徒手试图打开车门,却只能眼睁睁看着火势蔓延而无能为力。
10月13日凌晨3点左右,成都天府大道一辆小米SU7 ultra超速行驶,在躲避其他车辆时失控与绿化带相撞。翻滚至对向车道后迅速起火。
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路人主动参与救援,徒手或用工具猛砸车窗,有路人的手都流了血,还有人拿来了灭火器。
因车门无法打开且火势迅猛,救援失败。消防人员赶到后用水枪压制火势,用工具切割车身救援,但驾驶员已不幸遇难。
关于此次事故,截至发稿为止,地交管部门工作人员回应称事故目前还在处理中,具体事故原因及人员伤亡情况不便透露。小米汽车也未作出正面回应,但是社交平台已经引发非常高的关注度和讨论。
通过网络流传的现场视频可以看到,事故现场异常惨烈。
车辆碰撞后很快燃起明火,整个车身被熊熊火焰吞噬。多名路人毫不犹豫地投身救援,他们在拉门把手打开车门未果的情况下,尝试了多种方式破窗,拳头砸、脚踹,甚至使用工具,但仍无法将已经昏迷的驾驶员拖出车外。
救援人员使用了灭火器喷射驾驶位,但火势迅猛,加之车门无法正常打开,所有救援努力都未能奏效。
这次事故将小米SU7的门把手设计问题推上了风口浪尖。小米SU7采用的是半隐藏式门把手。根据小米雷军此前介绍,小米SU7的半隐藏式门把手“采用固定式设计,通过按压内部微动开关实现电动解锁,无需物理抬起就能开门”。换言之,这种门把手本质上仍是电控开关,而非传统的机械结构。
在正常状况下,这种设计或许无伤大雅,但在碰撞导致车辆断电的紧急情况下,却可能成为致命的缺陷。
成都这起事故并非孤例。在突发碰撞事故后,车辆的电路系统很可能受损,导致全车断电。此时,无论是隐藏式还是半隐藏式的电控门把手,都可能无法正常工作,使乘客被困于车内。
而小米SU7只在车内设计机械拉手,但是位置比较靠下。而外门把手则完全没有机械拉手设计,所以当车内驾驶者昏迷或者无法自主救援时,车外救援者通过砸开车窗,再伸手拉动车门内底部机械拉手,显然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
针对门把手安全问题,监管部门已经行动起来。而如果按照新规,小米SU7此次人员伤亡事故或许有可能会避免。
因此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发布的《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强制性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明确要求:每个车门应配置具备机械释放功能的车门外把手,系统设计应满足在发生不可逆约束装置展开或动力电池热事件等事故后,非碰撞侧车门应能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通过车门外把手开启车门。
成都小米SU7事故现场,火焰最终被扑灭,但留给行业的思考才刚刚开始。
那位不幸的驾驶员和那些双手流血仍不放弃救援的路人,共同映照出汽车设计中最残酷的现实:当美学与科技追逐的“未来感”凌驾于安全之上,最先进的车也可能变成无法逃脱的钢铁坟墓。
随着新的强制性国家标准的推进,中国汽车产业正经历着从追逐表面的科技感,到回归对安全更尊重更务实的价值转变。

相关热词搜索:小米SU7



Source link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程序员中文网 » 设计缺陷酿祸?成都小米SU7事故引发门把手安全争议
关于我们 免责申明 意见反馈 隐私政策
程序员中文网:公益在线网站,帮助学习者快速成长!
关注微信 技术交流
推荐文章
每天精选资源文章推送
推荐文章
随时随地碎片化学习
推荐文章
发现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