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稳赚不赔"变成泡影:一位股民与投顾公司的维权之路
"王老师,您上周推荐的股票已经连续三个跌停了,不是说这只票有内幕消息吗?"李伟(化名)颤抖着手指在微信对话框里打下这行字,却迟迟没有发送。这位来自成都的普通上班族,怎么也没想到,自己辛苦攒下的28万元,在短短一个月内就缩水了近半。
一、"金牌投顾"的美丽承诺
事情要从三个月前说起。李伟在一个财经论坛上看到某持牌投顾公司的广告——"加入VIP服务,享受独家研报,年化收益保底50%"。起初他也将信将疑,但对方客服小张每天准时发来"客户盈利截图",还热情邀请他参加"首席分析师"的免费直播课。
"侬晓得伐,阿拉老师推荐的票,上周又涨停了!"直播间里,操着上海口音的王老师侃侃而谈,展示着所谓的"成功案例"。在连续三周的"洗脑"后,李伟终于没忍住,刷卡支付了39800元的"至尊会员"服务费。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美梦破碎后的维权困境
交钱后的剧本却急转直下。所谓的"独家研报"竟是网上随处可见的公开信息,而王老师推荐的股票不是高位接盘就是持续阴跌。当李伟提出质疑时,对方先是敷衍"市场短期波动正常",后来干脆玩起了消失。
"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嘛!"李伟的四川话里透着愤怒。他尝试联系公司客服,对方却搬出合同里的风险提示条款,表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更让他心寒的是,当初热情似火的客户经理,现在连微信都已读不回。
三、专业人士的维权建议
在朋友的推荐下,李伟联系到了专业维权团队。专家分析后发现,该投顾公司存在多处违规操作:
- 以不实盈利截图诱导客户
- 未充分揭示服务风险
- 研究员资质与宣传不符
- 服务内容与承诺严重不符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投资者遇到此类情况,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主张权益。关键在于收集完整的证据链,包括:
- 签约时的宣传材料
- 服务期间的沟通记录
- 资金往来凭证
- 实际服务内容证明
"很多投资者不知道,即使签了合同,对方若存在重大误导,依然可以主张权益。"维权专家解释道,"关键是要在黄金时间内采取行动。"
四、您的权益值得守护
李伟的案例并非个例。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投资咨询类纠纷呈上升趋势,其中近四成与承诺收益、虚假宣传有关。如果您也遇到类似情况,请注意:
- 立即停止追加任何费用
- 保存所有沟通记录和交易凭证
- 不要自行与对方发生激烈冲突
- 寻求专业帮助评估维权可行性
记住,维权是有时效性的!越早采取行动,成功几率越高。

法律声明: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成功退费后再收费,零风险维权!
📞立即咨询退费 158 2783 9931
(早9点-晚10点,全年无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