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来源| 大猫财经Pro
外卖大战,真的打疯了。
平台各种发放大额券,各种满减升级,以前一杯奶茶能降到2-3块,现在直接喊“零元购”,当然了,还有更狠的。
有平台发券,“满18.8减22.8”,直接干到了“负4元购”。
为了争夺外卖,平台真的是拼了,打响商战的京东,日均两三千万单,美团破了1.2亿单,而此前沦为“牺牲品”的饿了么,也为阿里带来日单8000万。
为啥这么凶猛呢?大家在争入口,高频消费的入口。
对外卖有依赖的,三餐+宵夜,一天有4次打开APP的可能性,而且,外卖能够即时送达,并不需要所谓的“延迟满足”。
这个时候,入口在哪儿,就至关重要。
曾经,美团一家独大,现在,京东把外卖嵌入到京东APP,阿里把饿了么嵌入到淘宝APP,通过补贴,改变用户的消费习惯,争夺外卖入口的掌控权,成为用户“第一打开APP”,来稳住电商的基本盘。
订了外卖之后,要不要顺便逛一逛购物软件,要不要顺手买个水果、订个鲜花、买张电影票呢?
这样,通过高频的入口,就带动了低频消费,不要小瞧“顺手买一件”的力量,这里面都是增量。
这个时候,外卖就成为零售业务的入口,它就成了平台输不起的战争。
之前,平台被各种约谈,反而补贴愈演愈烈。
现在,“反内卷”也终于反到了外卖平台,遵义市红花岗区餐饮商会发了倡议书,呼吁平台停止“内卷式补贴”,保障商家合法权益。
对于补贴,消费者肯定喜闻乐见了,大额券让外卖便宜不少,奶茶都成甜蜜的负担了,便宜奶茶喝多了,急性痛风发作的年轻人都增多了。
但问题是,卖了那么多低价奶茶,奶茶店也不赚钱。
店员加班加点做订单,回过头一核算,每天的利润400块,还不够给员工发红包的,平台的券越发越大,最后刨除各种成本,“纯纯白干”。
最近,终于有商家出来喊话,揭开了外卖补贴的真相。
嘉和一品的创始人刘京京发博,《困在外卖大战下的真实呐喊》,她说,日均2亿单的外卖,“是靠巨额补贴硬生生从堂食抢到外卖去的”。
这些大额券的补贴是咋来的呢?
“每10元补贴,平台出3元,商家补7元”,大头都是商家出。
有商家晒单,42.9块的消费,商家承担27.9块,平台承担14.99块,顾客只付了1分钱,这外卖做得都快赶上做慈善了。
商家咋办?这种补贴方式,谁也扛不住,但是,不补贴,死得更快。
线上外卖那么多,大家都在拼价格,不补贴根本没有竞争力;再者,当流量向补贴倾斜的时候,你不补贴,就没流量,没流量就没订单,没订单咋活呢?
而且,有时候,你参不参加,也由不得你,平台经理会帮你报名,当然了,补贴的钱肯定是自己出。
平台这么多年的商战,早就把补贴这种资本游戏玩明白了,商家在为平台打工,店铺、餐厅成为平台的低价“外卖工厂”,“员工快累趴了,餐厅也快赔干了”。
叫苦也好,卖惨也好,但是“7个点赞、3个评论”,让刘京京的声音,湮没在互联网。
大商家还能出来叫苦,而小商家早就悄悄倒闭了。
这场商战,到底谁能赢,还真不好说,起码资本市场就不太买单。
从3月份到现在,外卖大战4个月的时间,三大平台都在当时的高点跌下来了25-35%。
高盛预测,未来1年的时间,外卖业务都是巨亏,阿里大约亏410亿,京东亏260亿,而美团的EBIT减少250亿,对业绩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当然了,平台还是财大气粗,手里的现金都在1000亿以上,拿出钱来补贴,也不会伤筋动骨。
但是,商家肯定是扛不住的。
餐厅倒闭,也就算了,没倒闭的咋办呢?
本来,平台外卖抽成,再加上各种成本,餐饮赚的就是个辛苦钱,现在还要拿钱补贴,这些成本咋消化就是个问题,当一些硬性成本消化不了的时候,就只能从可消化的部分下手,比如食材。
在一场买卖里面考验良心,其实是最没用的。
就像刘京京说的那样,代价其实早就标好了,全行业来共同承担:
被摧毁的价格体系、骑手的安全隐患、被榨干的平台商家。
当然,还有一部分,得消费者买单,那就是食品安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