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权提醒:如果你或身边的朋友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虚假宣传、诱导交费导致亏损,别放弃!立即联系小羊维权(158 2783 9931,微信同号),专业团队帮你讨回公道!
📞立即免费咨询退费

不算高明的骗局
前段时间,养老行业出现惊天炸雷。一家养老公司资金链断裂,创始人失联,留下3万多名老人捶胸抹泪。据说涉案金额超过25亿元。这里面有很多是老人最后的积蓄。
不要以为这是一家野鸡骗子公司——涉案的山屿海集团,早在2009年就已成立,2015年挂牌新三板上市(疫情期间退市)。山屿海集团创始人熊雄,也拥有一堆官方头衔。
从官方网站看,山屿海集团的业务很庞杂,包括康养旅居、房产托管、电子产品租赁、海外矿业、金融投资等,看起来是很有实力的大集团。但事后看起来来,山屿海认真做过的业务,可能只有第一项。
不少投资者回忆,山屿海主营的康养旅居不错。前些年,“候鸟式旅居养老”的概念还很时髦,这家公司在赛道内做到龙头。其他养老产品,这家公司做起来有模有样,看起来是一家正经的养老企业。至于其他多元业务,大多让人看不懂——这些眼花缭乱的业务,其实都要归到山屿海的诈骗板块。最典型是其打造的“麦子租赁”平台。
2019年,山屿海集团宣称,他们将打造一个“麦子租赁”平台,做租手机、租电脑的生意。这种 “共享经济”模式,在当时都算是落伍。他们还是把这个概念用起来,向康养业务投资者(以老人为主,也包括外围人士)集资,还承诺12%的年化收益。
如此高的收益率,看起来就很可疑。可山屿海做的是养老房产开发,看起来很有实力。这家公司还不断扩张,开发新业务,这些提升了它的可信度。
许多老人拿出几万元甚至几十万,投入“麦子租赁”平台。投资者起初拿到承诺收益,但那只是小额资金,而且来源于后来者的资金投入。更多资金收入后,就进了熊雄的私账。房屋托管业务也类似。公司承诺,投资者支付70万元,购买旅居养老房产,每年2.25万元租金返还。这些房子并未出租,租金回报依赖新投资者加入,大部分钱都被挪作他用。
不难理解,这就是典型的庞氏骗局。山屿海经营着一套看起来可信、很有实力的业务(康养旅居),以此取信投资者。先从客户入手,用募资而来的钱行骗滚雪球。他们精心包装门面,搞多元化业务,国际化,冲刺上市,以此吸引更多人投资,再拿一些钱返利和继续包装,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中国有超过3亿老年人,群体非常广大。按理说,这样的把戏能玩更长时间。可最近几年,经济环境不景气,要求提前兑付者增加,新入局投资者减少,资金周转困难起来。为吸引投资,山屿海不断推出高息理财产品,在扩大资金池规模同时,缺口也在扩大。2023年,山屿海的资金池达到峰值,缺口也超过90%。
2024年,熊雄宣称公司在冲刺纳斯达克,趁势推出一批新活动,再收割一笔资金。各地陆续有人报案,山屿海终于出现资金链断裂,骗局无法维持。据说,目前该公司创始人熊雄已被刑拘,但数万老人的几十亿资金,恐怕已难追回。
被骗局盯上的老人
看到这宗案件时,我不是以“反诈者”角色去寻找这场骗局的漏洞,而是尽量以普通老人视角去体验,看自己会不会被骗。遗憾的是,这个骗局非常严密,布局时间很长,许多业务看起来很认真,很多老人根本没有抵抗能力。
当代老年人群体,很大部分是退休干部、教师和工薪阶层,他们有丰厚的退休收入且逐年增长。老年人日常花销不大,往往能拿钱支持儿女。他们当下的富增加,与见识和能力增长无关,更多是过往工作资历的积累。
老人过去生活的时代,环境相对闭塞,信息流通缓慢,在复杂多变的当代诈骗面前,属实难以招架。电信诈骗、医疗养生诈骗等,都把老年人视为精准目标。养老诈骗的做局者,他们针对老年人的痛点,精心大做文章。
当下步入退休年龄的老年人,他们是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政策执行者。许多老人只有一个孩子(特别是体制内退休人士),而他们的孩子也年届中年,压力巨大,平时偶尔还要父母支持,谈何养老?这是两代人心照不宣的隐痛。
有鉴于此,许多老人决心自己规划养老,给儿女减轻负担。退休期间,他们有较多旅行机会,接触到各种“养老房产”宣传。在旅游光环加持下,脑子一热,情绪上头,加之手里不缺钱,花几十万块钱买个“养老房”,是很容易做的事。
这也是大约十年前起,各种康养住房、候鸟养老概念层出不穷的原因。本质上说,就是中国第一代富起来的人(体制内退休者和体制外富裕阶层),他们已到养老阶段,急于给自己一份保障,但相关知识欠缺,导致很容易就踩坑。
养老是一个综合保障体系,要有住房条件、人工服务,还包括医疗卫生,社交活动。很多养老房实际上没有这样的功能,买了以后住不长。买正规公司的养老房,最多是投资失误。骗子公司则针对性包装,不仅提高房产售价,还瞄准老年人口袋,以求获得更多。
他们的手段很简单,就是极力满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在儿女无暇顾及父母所思所虑之时,养老公司的人趁虚而入,对他们嘘寒问暖,组织各种集体活动,甚至分享各种发财秘术,老年人成了他们稳秘的提款机。
难以禁绝的养老骗局
2022年,中央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经过一年多时间整治,全国共立案侦办养老诈骗刑事案件41090起,破案39294起,打掉犯罪团伙4735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6万余人,提起公诉8516人。
这些养老诈骗分子,实际上多数都不做房产开发,不卖房也不托管,他们仅仅是租赁公寓大楼,提供养老服务,就能“圈”住一大批精准客户,以此实施长期而隐秘的诈骗。
高价售卖课程、养老产品和保健品,这些只是初级手段。交易行为合法,商家也有资质,法律层面合规——而老人买下来的,多是无用产品。此外,推销某些神奇疗法,声称能治愈疾病,这也是他们的常用手段,法律层面也没破绽。
只有那些吃相难看、企图吃干抹净、或者已经造成严重后果的骗子,才很容易被公安机关打击落网。
2022到2023年,中央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取得很大成果,但也不难想象,其中有不少漏网之鱼——这里面就包括山屿海集团。
如果不是此后两年以各种金融产品高息吸储、非法集资,而是聚焦“主营业务”,以庞氏骗局手段继续扩张,山屿海的养老诈骗帝国大概还能维持更长时间。
最后说说应对之策。近些年,各省打击养老诈骗的案件,动辄数以百起。在巨大的市场需求下,骗子们有太多钻营空间,骗术层出不穷,很多骗局介于合法和诈骗的灰色地带,国家难以彻底禁绝。
有些人出主意,应出台法律,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养老市场。这又是把洗澡水和孩子一起泼掉的思路。当前市场化养老机构解决了大量养老需求,将它们全部关闭,养老需求依然存在,公立养老机构远远不足,财政负担极大。许多老人被迫回家养老,将引发其次生问题。
想防止养老诈骗,只能依靠长久之功。高压的反诈宣传,对诈骗团伙治理打击,这些是公共机构要做的事情。更重要的责任人是老人的子女。他们需要与父母多沟通,提前做养老规划,日常关心爱护,询问生活细节,防止骗子趁隙而入。
听起来是大而空的话,但无数血淋淋案例表明,家庭关系疏离,亲情冷漠的家庭,老人越容易被诈骗俘虏。晚年生活有多冷清,对儿女有多失望,他们就对陌生人有多依赖。
在晚年孤独笼罩下,很多老人重视情感远胜于财产。只要有人哄他们开心,花再多钱也甘心。许多儿女指责老人稀里糊涂轻易被骗,其实防止悲剧发生的关键,正是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