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客服连哄带骗签了电子合同?揭秘行业内幕,他们从不告诉你的事,你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保护!
"王先生,您看这支股票,我们内部消息说下周至少涨30%,现在加入我们的VIP服务还来得及!"电话那头,投顾公司的"金牌顾问"小李热情洋溢地推销着。短短一个月后,王先生不仅没等来承诺的收益,反而亏损了12万元。这样的故事,在投资圈里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一、那些年,我们一起踩过的"投顾坑"
去年夏天,来自成都的刘阿姨(化名)在微信上被拉进了一个"牛股交流群"。群里的"老师"每天分享涨停板股票,晒出令人眼红的收益截图。"刚开始我还半信半疑,但看到群里那么多人都在晒赚钱的截图,我就心动了。"刘阿姨用浓重的四川口音回忆道。
在"老师"的再三劝说下,刘阿姨签了电子合同,支付了3.8万元的"高级会员费"。结果呢?"推荐的股票不是跌就是停牌,跟当初说的完全不一样!"刘阿姨气愤地说。
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上海白领张先生身上。他在某投顾公司的直播间被"老师"的专业分析所折服,先后投入28万元升级服务。"他们说有内幕消息,保证收益不低于50%,结果三个月下来亏了将近20万。"张先生无奈地摇头。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二、投顾公司不会告诉你的五个秘密
- "稳赚不赔"的承诺都是空头支票
根据《证券法》相关规定,任何机构和个人都不得对证券投资收益做出确定性承诺。但很多投顾公司为了吸引客户,往往会打擦边球,用"高胜率""稳健收益"等话术诱导投资者。 -
所谓的"内幕消息"大多是编造的
一位曾在投顾公司工作过的内部人士透露:"我们哪有什么内幕消息?都是看盘后随便找几只涨得好的股票,然后说是我们推荐的。" -
荐股群里的"赚钱截图"可能是PS的
很多投资者被拉入的所谓"牛股交流群"里,除了受害者本人,其他群成员可能都是托。他们晒出的盈利截图,很多都是经过处理的。 -
电子合同里藏着"霸王条款"
不少投资者反映,在客服的催促下匆忙签署电子合同,事后才发现合同中暗藏诸多对投资者不利的条款,比如"投资有风险,收益不保证"等免责声明。 -
"老师"可能根本没有从业资格
一些投顾公司为了节省成本,雇佣没有证券从业资格的人员冒充"金牌分析师",这些人往往只经过简单的话术培训就上岗了。
三、当遭遇投资陷阱,如何有效维权?
广州的李女士(化名)去年在某持牌投顾机构购买了8万元的服务套餐,结果推荐的股票连续下跌。她通过多方咨询,最终成功追回了大部分损失。她的经验值得借鉴:
- 保留所有证据
包括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电子合同、荐股记录等。李女士说:"幸亏我当时留了个心眼,把客服承诺收益的语音都保存下来了。" -
理性沟通,据理力争
不要情绪化,而是用事实说话。李女士回忆:"我整理了一份详细的亏损清单,对照他们当初的承诺,一条条反驳。" -
寻求专业帮助
"后来朋友介绍了小羊维权,他们很专业,帮我分析合同漏洞,制定维权方案。"李女士补充道。
电话 / 微信同号:158 2783 9931
追回成功后再收费,安全可靠!
四、投资需谨慎,维权要及时
投资市场有风险,选择投顾服务更要擦亮眼睛。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
- 核实机构资质:通过官方渠道查询投顾公司是否具备相应资格
- 警惕高收益承诺:天上不会掉馅饼,高收益必然伴随高风险
- 细读合同条款:不要被客服催促就匆忙签约,务必仔细阅读合同内容
- 量力而行:不要轻信"加杠杆""借钱投资"等建议
如果您在近五年内因投顾公司的不当行为遭受损失,不要放弃维护自身权益的机会。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或许能帮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声明: 若您在近五年内,因认为投顾公司存在虚假宣传、诱导消费等行为,我们提供专业维权咨询服务,助力您维护合法权益,减少损失。
